TA對現今英超聯賽流行的戰術進行了報道,并表示現在英超定位球進球增多,運動戰進球減少,曼城式傳控戰術被拋棄,但放棄某些人口中讓人“昏昏欲睡”的控球式打法反而降低了比賽的娛樂性和觀賞性。
報道稱,瓜迪奧拉在2016年接手曼城后不久便經歷了一次令他寒心的比賽——一場斯旺西對陣水晶宮的混亂比賽,他看得既困惑又震驚。“9個進球,其中8個來自定位球——角球、任意球、界外球,”幾周后他對記者說道,臉色仍然蒼白。“球在空中飛的時間比在地上滾的時間還多。這就是英格蘭足球,我必須適應,因為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情況。”
這就是英格蘭足球。并非一直如此,但很多時候確實如此。瓜迪奧拉的影響——最初是從巴塞羅那和拜仁慕尼黑遠處施加,后來則深入其中——顯著改變了這一點。足球不再是他所形容的那種依賴定位球和爭搶二點球的比賽。相反,控球成為了王道。不僅英超,整個低級別聯賽乃至草根足球的傳球成功率都大幅上升,教練和球員們紛紛嘗試從后場組織進攻,并從前場施壓,以瓜迪奧拉的方式踢球。
但就像服裝風格和音樂流派似乎每隔20年左右就會重新流行一樣,英超似乎正迎來一場2000年代的復興。新賽季才進行到第七輪,但從Opta的數據來看,一些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在某些圈子里,這種現象受到了歡迎。不乏有評論員和球迷認為瓜迪奧拉的影響讓人感到乏味,聲稱對控球和從后場組織的強調榨干了英超的快樂、自發性和不可預測性。前曼聯后衛埃弗拉去年在與費迪南德的播客中表示,瓜迪奧拉把球員變成了“機器人”,他的影響“扼殺了比賽”。
但針對瓜迪奧拉和控球型足球的反對聲也引發了一些問題,而本賽季英超開賽的幾周內這些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人們到底想看什么樣的足球?如果你是那些在過去幾年中懷念2000年代風格的人之一,你是否享受本賽季看到的比賽呢?
定位球進球增多了。這是好事,對吧?大家都喜歡看進球,如果球隊(不僅僅是阿森納)在定位球上變得更有創意且更高效,那么這對觀眾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但盡管定位球進球增多,整體進球數卻顯著下降。經過七輪70場比賽后,我們只看到了182個進球。相當于每場比賽2.6個進球,這意味著這很可能會成為自2014-15賽季以來英超進球最少的一個賽季。
更為明顯的是,運動戰進球數從兩個賽季前的場均2.38個下降到上賽季的2.15個,再到本賽季迄今的可憐的1.69個,這是自2008-09賽季以來的最低值。
當然,所有進球的價值都是平等的,無論是從30碼外勢大力沉的射門,還是通過精妙傳遞后冷靜推射破門,亦或是超遠界外球制造混亂后近距離捅射得分。
而這聽起來令人不安地像是英超現在的方向。我們并不是在談論完全的2000年代復興——控球型教義已經根深蒂固——但我們無疑正在看到一種更具戰略性、更少擴張性、更少創造性、更直接的足球類型,進球數大幅減少,對角球、任意球和長界外球的依賴顯著增加。
有些人會歡迎這種變化;當然也有理由認為,試圖模仿瓜迪奧拉風格、面對頂級對手時從后場發動進攻并通過高位逼搶迫使對方失誤的做法,導致一些教練帶領球隊如同羔羊般走向屠宰場。但本賽季我們看到的足球更好嗎?它更有趣嗎?兩個賽季前,在380場比賽中只有11場無進球平局。而本賽季我們已經看到了6場,這意味著2023-24賽季的總數很可能在11月底之前就被打破。
除此之外,我們看到的比賽時間越來越少。兩個賽季前——那個高比分的2023-24賽季——英超比賽的平均實際比賽時間為58分11秒。上賽季降至56分59秒。而本賽季,盡管對守門員拖延時間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實際比賽時間僅為55分鐘。
由于裁判增加了大量補時,本賽季英超比賽平均時長達到了100分35秒。但更長的比賽并沒有帶來更多的比賽時間。平均而言,每場比賽有45分35秒因各種暫停而損失——無論是VAR檢查、受傷球員治療、換人、慶祝進球,還是越來越多地花在任意球、角球和界外球上的時間。
換句話說,如果你在這個賽季隨機時刻打開任何一場英超比賽,即使算上增加的補時,球在比賽中運行的概率也只有54.7%。
這引發了人們對裁判計時的質疑,以及對打擊守門員拖延時間行為的徒勞性討論,因為如此巨大的時間流失顯然不僅僅來自守門員。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對許多比賽中斷斷續續性質的疑問,以及流暢性和刺激性是否因此正在喪失。
格倫內馬克曾以51.33米的成績保持著最長界外球的世界紀錄,他在2018年夏天被利物浦聘用,因為克洛普認為在這方面可以獲得競爭優勢。
但在格倫內馬克為利物浦工作的五年里,他們從未通過長界外球打入一球。他們甚至幾乎沒怎么嘗試過——盡管他說,喬-戈麥斯在長傳方面發展出了獨特的才能,而羅伯遜的界外球距離增加了約50%。
羅伯遜在2020年告訴The Athletic,格倫內馬克的影響不僅體現在界外球本身,還包括界外球情境中的跑位。
但現在英超,長距離投擲邊線球正大行其道。在2019-20和2020-21賽季,只有6%的進攻三區界外球符合Opta定義的“禁區界外球”,即從進攻三區內直接擲入禁區的界外球。本賽季首輪比賽,這一比例達到了24%。到了第七輪比賽,20支英超球隊中有14支至少嘗試了一次,這一比例飆升至34%。
布倫特福德是主要代表,格倫內馬克曾以顧問身份與他們合作。他們本賽季的英超比賽中擲出的遠距離界外球比其他任何球隊都多,并且從中打入了更多進球。他們還在每次界外球上平均花費25.4秒——不僅是進攻區域的遠距離界外球,而是所有界外球。在上個月3-1戰勝曼聯的比賽中,總計有14分25秒用于等待界外球恢復比賽。
對于布倫特福德來說,結果往往可以證明手段的正當性。但格倫內馬克指出,總體而言,存在“大量質量較低的長界外球”。熱刺本賽季的長界外球次數遠超上賽季,每次界外球平均耗時21.5秒,但幾乎沒有構成威脅。
如果克洛普認為將界外球變成精心編排的動作、伴隨長時間準備的優點會被失去進攻動力所抵消,那么這難道不是有一定道理的嗎?一些球隊——比如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的斯托克城,現在的布倫特福德——可能會發現專注于長界外球是有用的。但對于大多數球隊,尤其是那些有能力并且有野心在運動戰中壓倒對手的球隊來說,這種方法的優勢可能微乎其微。這也是為什么更多進攻型教練通常更喜歡快速界外球、快角球和快任意球。
但目前的趨勢恰恰相反。桑德蘭本賽季平均每角球耗時49.5秒。阿森納也不遑多讓,達到45.4秒。在其前七場比賽中,阿爾特塔的球隊在角球上花了40分6秒——至少比其他任何球隊多出11分鐘。至少他們不像許多其他球隊那樣浪費時間。
但格倫內馬克并不是唯一一個認為圍繞定位球、長時間暫停和重啟的策略會剝奪比賽的能量、刺激和樂趣的人。
“我不想要那種斷斷續續的比賽,”他說。“我們必須記住,球員能夠賺那么多錢——也許我們坐在這里討論也是這個原因——是因為這項運動吸引了如此多的資金和關注,因為人們愿意花錢買票去現場看比賽或在電視上看比賽。
“有些球隊采用遠距離界外球戰術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每支球隊每場比賽都開始做八次、十次、十二次長界外球,我們將徹底改變比賽。我們必須考慮娛樂性。”
不過,任何事情總比瓜迪奧拉式足球強吧?全是無聊的控球足球,全是后場橫傳——沒有風險,沒有創造力,沒有自發性,只是22個機器人來回傳球。
那些批評瓜迪奧拉影響的人可能會對本賽季看到的一切感到滿意。場均傳球數從兩個賽季前的941次下降到本賽季的849次,這是自2010-11賽季以來的最低數字。就連曼城的場均傳球數也從2017-18賽季(瓜迪奧拉執教下的首個破紀錄奪冠賽季)的688次下降到本賽季的496次。
任何將控球導向型打法等同于無聊足球的人都可能會為此鼓掌。但你很難找到多少曼城球迷會覺得本賽季的足球比2017-18賽季更令人著迷,當時他們的中場有德布勞內和大衛-席爾瓦搭檔費爾南迪尼奧,右后衛凱爾-沃克頻頻插上,斯特林和薩內在兩翼飛馳,阿圭羅居中攻城拔寨。
如果控球足球是無聊的,那么曼城如何在他們的控球率達到巔峰時打進了創紀錄的106個英超進球(其中85個來自運動戰)?
同樣的說法也適用于整個英超。數據每年波動,但從大的趨勢來看,過去十年間傳球成功率和場均傳球數的提升伴隨著進球數的顯著增加,特別是運動戰進球的比例。
相比之下,本賽季的進球數(尤其是運動戰進球)急劇下降。而且,隨著這一切出現的是控球統計數據的下降、對定位球的更大依賴以及長界外球數量的激增。
2000年代和2010年代初期也是如此,直到瓜迪奧拉的影響——最初是從遠處,后來深入其中——開始蔓延開來。2000年代的英超足球可以戲劇化且充滿爆炸力,但對該時代的懷舊情緒忽視了許多沉悶、乏味的比賽,其中許多比賽是由定位球決定勝負的。
更注重定位球和長界外球的消耗型打法總有重新流行的可能性。但越是圍繞定位球、長界外球、角球和任意球而不是運動戰制定策略,比賽就越有可能變得缺乏娛樂性和觀賞性。那些指責瓜迪奧拉吸走了比賽樂趣和創造力的人應該小心他們許愿的內容。
【上咪咕獨家看英超】
上一篇:阿森納切爾西更有利,瓜迪奧拉不在乎,英超多隊提出兩項新規則
下一篇:返回列表